专利摘要: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關於被保持在內部的軟管容器內的內容物的擠剩的抑制優的外裝容器及軟管容器用支座作為目的。本發明的外裝容器,係被配置成包圍著收納設有平面部與口部的軟管容器的內容物的軟管容器本體的外側之外裝容器,該外裝容器是組合一對的對開體而成,各對開體具備有:開口部;以及與開口部的下部連結,且被配設在開口部內,可按壓軟管容器本體的舌片,舌片具有:從兩側夾住軟管容器的平面部側而予以固定的夾持部;以及從軟管容器的平面部側以愈朝向口部側愈寬的方式對向而設的按壓板部。
公开号:TW201302557A
申请号:TW100148953
申请日:2011-12-27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Hideki Nakagawa;Takashi Nakaya;Hiroyuki Terai;Tomoya SUGIKI
申请人:Toagosei Co Ltd;
IPC主号:B65D35-00
专利说明:
外裝容器及軟管容器用支座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外裝容器及軟管容器用支座。更詳而言之,是關於一種容器構造簡單,且被外裝容器所保持的軟管容器內的內容物的擠剩的抑制優的外裝容器及軟管容器用支座。
以往,使用金屬管製容器作為收納液狀、膠狀及糊狀等的接著劑、塗布材等的容器。該金屬管製容器對於有機溶劑等的耐藥品性優,且不易讓濕氣透過,由於可遮斷內容物與空氣中的濕分,所以內容物的保存穩定性也優。又,可容易塑性變形,由於容易擠出內容物,所以填充接著劑、硬化劑、塗布劑等,作為保存的容器被多方使用。
可是,該金屬管製容器當局部大幅地變形,會有容器破損,內容物漏出的危險。於此,已知有針對金屬管製容器使用塑膠製的被覆體,藉此防止金屬管製容器的破損、內容物的漏出的方法。
例如,在下述專利文獻1記載有:利用塑膠體被覆金屬管製容器的至少一部分的液狀物質用容器。又,在專利文獻2記載有:將壓力媒體介裝在內側容器與外套容器之間的低黏度液體用複合容器。又,在專利文獻3記載有:從將外殼與擠壓機予以卡合的構造的可變形的軟管擠出物質用的裝置。再者,在專利文獻4記載有:在樹脂製外套容器的片側側面,設置間接按壓收容的鋁製容器用的可變形的缺口部之接著劑用複合容器。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昭55-8424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6-191543號公報
[專利文獻3]美國專利第6315165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3-226374號公報
可是,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被覆體,係有施加加入缺口等的加工,其雖為功能性者,但對與安裝性、外觀的提昇並沒有考量。又,專利文獻2及3所記載的複合容器,係為內容物的擠出有困難,而會有所謂內容物容易殘留在金屬管製容器內的問題。又,使用膠狀、糊狀等的高黏度的液體時,塗布量的調整不易。再者,也會有構造複雜且生產性不佳等的問題。又,專利文獻4所記載的複合容器,會有所謂金屬管製容器內的吐出口附近及下部的內容物的擠出困難,內容物容易殘留在金屬管製容器內的問題。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現狀所研發者,並以提供一種關於不僅容器構造簡單,且是被保持在外裝容器的軟管容器內的內容物的擠剩的抑制優的外裝容器及軟管容器用支座作為目的。
本發明是如以下所述。
1.一種係被配置成包圍著收納設有平面部與口部的軟管容器的內容物的軟管容器本體的外側之外裝容器,其特徵為:該外裝容器是組合一對的對開體而成,前述各對開體係具備有:開口部;以及與該開口部的下部連結,且被配設在該開口部內,可按壓前述軟管容器本體的舌片,前述舌片具有:從兩側夾住前述軟管容器的前述平面部側而予以固定的夾持部;以及從前述軟管容器的前述平面部側以愈朝向前述口部側愈寬的方式對向而設的按壓板部。
2.如上述1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前述按壓板部從前述夾持部朝向前述軟管容器的前述口部側延設。
3.如上述1或上述2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該外裝容器具有保持前述軟管容器的前述口部側的環狀的保持部。
4.如上述1至上述3中任一個所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在該外裝容器的底部設有由凹狀的凹處構成的手指碰觸部。
5.如上述1至上述4中任一個所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在前述一對的對開體的一方設有呈凸狀被形成的突起,在前述一對的對開體的另一方,設有形成可與前述突起嵌合的凹狀的承孔,前述一對的對開體,是藉由將前述突起與前述承孔嵌合的方式而被組合,在前述突起形成有前頭裂開形狀的溝槽,在前述承孔內設有當前述突起與前述承孔嵌合時,進入前述溝槽內的楔形物形物。
6.如上述1至上述5中任一個所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前述軟管容器,係在前述口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紋,並且具備有與前述口部螺結的蓋構件,在與前述對開體的前述口部對應之側的端部,設有沿著前述口部延伸的方向以立起的方式被形成的周壁部,前述周壁部,是當前述蓋構件與前述口部螺結時,以從外周側覆蓋前述蓋構件的形態與前述蓋構件嵌合。
7.如上述6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在前述蓋構件的內周面設有朝前述蓋構件的內側方向突出的方式被形成的蓋側突起,前述蓋側突起是沿著前述內周面的周向複數配設,在前述周壁部的外周面設有:沿著周向被形成的溝部、與朝寬幅方向跨接前述溝部而被形成的肋,前述溝部,是被設置成當前述蓋構件與前述口部螺結時,前述複數個蓋側突起分別嵌入,前述肋是被設成當前述蓋構件與前述口部螺結時,位在前述複數個蓋側突起之間。
8.如上述1至上述7中任一個所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該外裝容器具備有底面而得以自立。
9.如上述1至上述8中任一個所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前述內容物的形態為液狀、糊狀或膠狀。
10.如上述9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前述內容物為接著劑。
11.一種軟管容器用支座,其特徵為使用上述8記載的外裝容器。
根據本發明的外裝容器,係組合一對的對開體而成,其對開體係分別具備有:開口部;以及與開口部的下部連結,且被配設在開口部內,可按壓軟管容器本體的舌片,該舌片由於具有:從兩側夾住軟管容器的平面部側而予以固定的夾持部;以及從軟管容器的平面部以側愈朝向口部側愈寬的方式對向而設的按壓板部,所以外裝容器的構造簡單且生產性優,且被保持的軟管容器的安裝性優,並且,可做成軟管容器內中的內容物的擠剩的抑制優的外裝容器。又,不會露出被保持在外裝容器內部的軟管容器的外觀故設計性優。
又,該外裝容器中的按壓板部從夾持部朝向軟管容器的口部側延設時,可有效率地按壓內部的軟管容器本體,且可作為內容物的擠剩的抑制更優,而且內容物的吐出量的調整也優的外裝容器。
又,該外裝容器具有保持軟管容器的口部側的環狀的保持部時,由於內部的軟管容器穩定地被保持,所以可做成操作性及軟管容器的穩定性更優的外裝容器。
再者,在該外裝容器的底部設有由凹狀的凹處構成的手指碰觸部時,可有效率地從下部方向按壓內部的軟管容器本體,可做成內容物的擠剩的抑制更優的外裝容器。
又,在一對的對開體的一方設有呈凸狀被形成的突起,在一對的對開體的另一方,設有形成可與突起卡合的凹狀的承孔,一對的對開體是藉由將突起與承孔嵌合而予以組合,在突起形成有前頭裂開形狀的溝槽,在承孔內設有當突起與承孔嵌合時,進入到溝槽內的楔形物的時候,突起與承孔嵌合,藉此,可確實將對開體彼此予以組合。又,藉由溝槽與楔形物可使突起與承孔的嵌合成為更確實者。
再者,軟管容器是在口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紋,並且,具備有與口部螺結的蓋構件,在與對開體的口部對應之側的端部,設有沿著口部的延伸的方向以立起的方式被形成的周壁部,周壁部是當蓋構件與口部螺結時,從外周側覆蓋蓋構件的形態下,與蓋構件嵌合時,藉由周壁部的外周與蓋構件的內周嵌合,可提昇對開體彼此的結合。
又,在蓋構件的內周面設有朝蓋構件的內側方向突出而被形成的蓋側突起,蓋側突起是沿著內周面的周向複數配設,在周壁部的外周面設有:沿著周向被形成的溝部;以及朝寬幅方向跨接溝部而被形成的肋,溝部是被設成當蓋構件與口部螺結時,複數個蓋側突起可分別嵌入,肋是被設成當蓋構件與口部螺結時,位在複數個蓋側突起之間的時候,蓋側突起嵌入溝部,藉此可使蓋構件與周壁部的結合成為更確實者。又,藉由設有蓋側突起與肋,來將蓋構件予以螺結之際,蓋側突起與肋干涉可獲得旋轉的感覺。藉此,可知道確實將蓋構件予以螺結的情況。再者,當螺結完成時,肋位在蓋側突起之間,藉此可防止蓋構件的鬆弛。
再者,該外裝容器具備有呈平面狀被形成的底面(底部的底端面)而得以自立時,可以自立的狀態保管收納內容物的軟管容器,並可抑制軟管容器內的內容物附著到目的物以外,而可做成作業性及保管性優的外裝容器。
又,內容物的形態為液狀、糊狀或膠狀時,藉由可按壓軟管容器本體的舌片的簡便的操作性,可容易進行內容物的吐出量的調整。
再者,內容物為接著劑時,可容易進行對被接著體的塗布量的調整,作業性優。
又,本發明的軟管容器用支座,由於是具備有被形成平面狀的底面的外裝容器,所以可自立保持軟管容器,且設計性優,而可作為作業性及保管性優的軟管容器用支座。[實施發明用的形態]
在這裡所示的事項為例示者、及舉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用者,且是提供一種可能是最有效且可很容易理解本發明的原理與概念性的特徴的說明作為目地來序說。這點,在為了本發明的根本的理解上,並沒有打算在必要的程度以上表示本發明的構造的詳細,而該業者可藉由配合圖面的說明,明白實際上要如何實現本發明一些的形態。 1.外裝容器
本發明的外裝容器,是被配置成包圍住收納設有平面部與口部的軟管容器的內容物的軟管容器本體的外側的外裝容器,其特徵為:該外裝容器是組合一對的對開體而成,各對開體具備有:開口部;與開口部的下部連結,且被配設在開口部內,可按壓軟管容器本體的舌片,舌片具有:從兩側夾住軟管容器的平面部側而予以固定的夾持部;以及從軟管容器的平面部側以愈朝向口部側愈寬的方式對向而設的按壓板部。
本發明的外裝容器,是保護被保持在內部的軟管容器,並作為擠出軟管容器內的內容物的容器被使用。作為本發明的外裝容器,例如如圖1~圖3等所示,組合一對的對開體而成,且是形成包圍住被保持在外裝容器內部的軟管容器的本體的外側。
構成外裝容器的對開體,是具備有:開口部與舌片,舌片是與開口部的下部連結,並且被配設在開口部內(例如,參照圖6等)。
開口部,是在各對開體形成有1個,並具備1個與其開口部的下部連結的舌片,且該舌片被配設在該開口部的內部。又,開口部的位置、大小,形狀等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作為開口部,是例舉順著對開體的外形,設置在對開體的中央部的形態(例如,參照圖6、圖10等)。
舌片是被形成可按壓軟管容器本體,且是以愈朝向軟管容器的口部側,以舌片彼此的間隔愈廣的方式對向而設。而且,舌片是具有:固定軟管容器的一端側被作成平面形狀的平面部側的夾持部;以及從軟管容器的平面部側愈朝向口部側以愈寬的方式對向而設的按壓板部。具備有舌片的夾持部,是被設成從兩側夾住軟管容器的平面部側的方式予以固定。
亦即,本發明中的夾持部,是夾持被保持在外裝容器內的軟管容器的平面部側,而可固定軟管容器的下部(例如,參照圖4等)。又,按壓板部是構成舌片的一部分,而形成可按壓軟管容器本體(例如,參照圖4等)。
舌片的大小、形狀等並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舌片的形狀可舉例具有下部彎曲的形狀(L字形狀),且具備有夾持部、與按壓板部的形態(例如參照圖4、圖10等)。該舌片的彎曲部分形成夾持部,藉由組合兩個對開體,作為彎曲部分的夾持部可從兩側夾住軟管容器的一端側作成平面形狀的平面部側並予以固定。
又,作為被形成在舌片的按壓板部,從夾持部朝向作為軟管容器的另一端側的口部側延設,而可以夾持部為支點呈外伸狀設置。而且,按壓板部是與另一方的對開體具備有的按壓板部,被形成V字狀,各個按壓板部可設成從軟管容器的平面部側愈朝向口部側變的愈寬(例如,參照圖4、圖7等)。而且,外裝容器具備的兩片的按壓板部,是形成藉由按壓而可撓曲,按壓兩片的按壓板部,軟管容器本體的一面側及另一面側因被兩片的按壓板部所夾住而承受壓力,並吐出軟管容器的內容物。此時,接觸軟管容器的平面部側的下部而予以固定的夾持部成為按壓板部的支點,因按壓軟管容器本體,而可使軟管容器內的內容物有效率地吐出。
又,作為包含按壓板部的舌片的形狀,雖可作成與開口部的下部連結,且順著開口部的形狀的形狀,可是作成可按壓軟管容器本體全體的大小及形狀為理想(例如,參照圖3等)。
又,該外裝容器是可在與軟管容器接觸的內面,設置固定軟管容器的固定部。該固定部是與夾持部同樣可作為夾住軟管容器的平面部側周邊而予以固定的突起狀的肋。又,固定部的數量、位置雖無特別限定,可是設在夾持部周邊、外裝容器的內側的下部為理想(例如,參照圖5、圖12及圖19等)。
再者,在夾持部可設置輔助軟管容器的平面部側周邊的夾持的輔助夾持部。該輔助夾持部,是可例如作成順著構成夾持部的舌片的彎曲部形狀,呈帶狀(棒狀)突出的肋(例如,參照圖17及圖19等)。藉由設置該輔助夾持部,可更穩定夾持軟管容器的平面部側周邊並予以固定。
又,該外裝容器,是可在其上部設置保持軟管容器的口部側(軟管容器的肩)的環狀的保持部。該保持部是在各對開體的上部形成半環狀,藉由卡止兩個對開體,在外裝容器的上部可形成環狀的保持部。外裝容器具有環狀的保持部時,可穩定地保持內部的軟管容器(例如,參照圖4及圖8等)。
又,該外裝容器是在上述保持部,可在與軟管容器接觸的內面,設置固定軟管容器的肋狀的扣止部。該扣止部是陷入軟管容器的肩而可按住軟管容器並予以固定。在保持部更進一步設置扣止部時,可更加固定軟管容器的口部側的肩(口部周邊),並防止軟管容器從外裝容器的脫落(例如,參照圖17及圖18等)。
本發明的外裝容器,是可將底面(底端面)形成平面狀。藉由將底面作成平面狀,可使外裝容器自立,而予以立置。立置外裝容器,藉此,可有效果地防止軟管容器內的內容物附著到塗布物以外。又,此時,外裝容器的底部為基座狀時,由於形成可更穩定地自立所以更理想(例如,參照圖16等)。
再者,在底端面可設置有椀狀、碟狀、曲面狀、半球狀等所形成的突起部形成的腳而可更讓外裝容器的穩定的自立。設置該突起部時,是設置在底端面的四角為理想。藉此,即使讓外裝容器自立時,也不會不穩,而可更穩定地自立(例如,參照圖20等)。
又,在外裝容器的底部可藉由凹狀的凹處等形成手指碰觸部。在底部形成有凹處形狀的手指碰觸部時,按壓舌片及按壓板部之際,來自舌片及按壓板部的下部的按壓更為可能,且可從軟管容器的平面部側更有效率地施加壓力。藉此,可作成內容物的擠剩的抑制更優的外裝容器(例如,參照圖2等)。
本發明的外裝容器,由於是組合一對的對開體而成,所以舉具有卡止部的形態作為對開體。該卡止部,只要可是卡止兩個對開體(一對的對開體),形成外裝容器,則卡止部的形狀、個數等並沒有特別限定。作為該卡止部的形狀,例如舉例由形成凸狀的突起、以及與該突起相輔的承孔所構成的形狀。又,此時,作為一對的對開體可作成由同一形狀構成的兩個對開體(例如,參照圖3、圖4)。
上述突起及上述承孔的形狀、大小等並無特別限定。在突起可形成有例如前頭裂開形狀的溝槽(例如,參照圖21~圖24等)。此時,在上述承孔內可設置有例如突起與承孔嵌合時進入上述溝槽內的楔(例如,參照圖21~圖24等)。
又,上述對開體,是例如相對於通過預定的中心線的面形成略對稱的形狀,該外裝容器,是可將成為一對的對開體的同一部位的對面部彼此對上並予以組合而構成(例如,參照圖3、圖12等)。
於此,該外裝容器是例如藉由一個對開體、以及與一個對開體成對的對開體形成同一形狀,並且對上成為同一部位的對面部彼此,而予以卡合的方式形成該外裝容器,在對面部設置上述卡止部,卡止部是上述突起、或可形成與突起嵌合的凹狀的上述承孔,卡止部是以突起、與承孔形成一對的形態設置有複數對,成對的突起及承孔,是可相對於預定的中心線分別被設置在成為線對稱的位置的形態(例如,參照圖3、圖12等)。
又,該外裝容器,是例如上述對開體,在與上述軟管容器的口部對應之側的端部具備有沿著口部的延伸的方向以立起的方式被形成的周壁部的形態(例如,參照圖25~圖27等)。上述周壁部的構成等並無特別限定。周壁部,是例如可在其外周面設有沿著周向被形成的溝部的形態。又,此時,可設有朝寬幅方向跨接溝部而形成的肋。
上述溝部的剖面形狀、大小、個數等並無特別限制。又,上述肋的形狀、大小、個數等並無特別限制。
對開體的形成方法,可舉由射出成形、擠出成形等而形成一體的方法。又,也可對於形成開口部之前的構成外裝容器的對開狀的成型體,加入呈的字狀的切口,而形成開口部及舌片,藉此作成具有開口部與舌片的對開體。
作為外裝容器的素材,是藉由按壓舌片可按壓內部的軟管容器本體之可撓曲的合成樹脂等為理想。作為這類的合成樹脂可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丙烯酸酯樹脂、聚醯胺等。
作為本發明的被保持在外裝容器的軟管容器,是例如如圖3所示,可舉具備有:一端側被壓扁而形成平面狀的閉塞部分的平面部;在另一端側具有吐出被收納在軟管容器內的內容物的吐出口之口部;以及收容易內容物的軟管容器本體之軟管容器。
軟管容器是收納內容物的容器,藉由按壓軟管容器本體等所承受的壓力,由被形成在另一端側的口部的吐出口吐出內容物。又,作為軟管容器的一端側的平面部,是填充內容物之後,被壓潰、或被壓潰之後折返而被形成平面狀並藉此予以閉塞。
作為軟管容器的素材,是對與內容物不活性,且不會浸透不透過性的素材為理想。作為這類的素材,是例如可例舉: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尼龍、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烯烴系樹脂等的合成樹脂,或鋁、錫、鉛等的金屬等的材料。該等之中,作為軟管容器,具體而言理想可使用上述金屬的金屬製軟管容器、或上述金屬、與上述合成樹脂或層積薄膜、墨水、紙、薄膜等的層壓軟管容器等。
又,作為軟管容器,例如可具備蓋構件。該蓋構件,通常被安裝在軟管容器的口部。蓋構件的構成等雖無特別限定,可是例如如圖3及圖4所示,作為吐出內容物的管嘴的形態、作為只是安裝在口部,防止內容物的吐出的蓋子的形態等。此外,蓋構件為管嘴時,也可進一步具備有閉塞管嘴的帽蓋(蓋體)。作為蓋構件的安裝形態,可例如藉由螺合進行安裝(例如,參照圖4、圖24~26等)等。
又,蓋構件,是例如在其內周面設有以朝蓋構件的內側方向突出的方式被形成的蓋側突起。該蓋側突起,是例如可沿著內周面的周向呈複數配設(例如,參照圖26、圖27、圖30等)。
作為本發明中的軟管容器可適用的內容物的形態,並沒有特別限定,可針對液狀、糊狀或膠狀等的內容物良好地使用。該等中,在本發明,由於可容易進行內容物的吐出量的調整,所以關於糊狀或膠狀的高黏度的內容物也可合適地使用。
又,作為本發明中的軟管容器可適用的內容物,雖沒有特別的限定,可是例如可舉:接著劑、硬化劑、塗布劑、擦鞋油、蠟等的化學合成品;山葵、生薑、芥末、蒜、巧克力等的食用品;牙膏、化妝品、染髮等的日用品;軟膏等的醫藥品;顏料等的文具等。該等之中,作為軟管容器的內容物,是接著劑為理想,具體而言,可例舉2-氰基丙烯酸系接著劑、環氧樹脂系接著劑、橡膠系接著劑、胺甲酸乙酯樹脂系接著劑、矽樹脂系接著劑。該等之中,可適合使用於2-氰基丙烯酸系接著劑這類的瞬間接著劑。
於此,本實施形態的外裝容器,是例如在軟管容器的口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紋,並且在軟管容器具備有與口部螺結的蓋構件,在與對開體的口部對應之側的端部,設有上述周壁部,周壁部是當蓋構件與口部螺結時,從外周側覆蓋蓋構件的形態下,可與蓋構件嵌合的形態(例如,參照圖28、圖29等)。
又,本實施形態的外裝容器,是例如在上述蓋構件的內周面設有上述蓋側突起,且蓋側突起是沿著內周面的周向複數配設,在上述周壁部的外周面設有上述溝部;及上述肋,溝部,是設成當蓋構件與口部螺結時,複數個蓋側突起分別卡入,肋是可設置成當蓋構件與口部螺結時,位在複數個蓋側突起之間的形態(例如,參照圖28~圖30等)。 2.軟管容器用支座
本發明的軟管容器用支座,是具備被形成平面狀的底面的外裝容器。
本軟管容器支座,由於是可將軟管容器保持在內部,所以軟管容器的全體外觀不會露出,而可作成設計性和作業性及保管性優的軟管容器用支座(例如,參照圖4、圖16等)。
又,本軟管容器用支座,由於底面形成平面,所以可自立立置,並可防止內容物多餘的附著。 [實施例]
以下,雖使用圖面,根據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可是本發明並不受該等的實施例任何的限制。 (1)外裝容器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外裝容器1,是如圖1~16所示,組合一對的對開體(對開體3a及對開體3b)而構成,並且形成圍住軟管容器2的本體21的外側,而可在外裝容器1的內部保持軟管容器2。
對開體3a及3b,是如圖3所示,以同一形狀被形成。對開體3a及3b,是如圖3及圖12所示,相對於通過預定的中心線CL的面,形成略對稱的形狀,而構成使成為同一部位的對面部彼此相對而予以組合。在對開體3a及3b的各對面部,設有卡止對開體3a及3b彼此用的卡止部31。卡止部31是呈凸狀被形成的突起311、或形成可與突起311嵌合的凹狀的承孔312。卡止部31,是該等突起311、與承孔312成為一對的形態下設置有複數對(圖12中2對)。而且,成對的突起311及承孔312,是分別被設置在相對於預定的中心線CL形成對稱的位置。藉此,使呈同一形狀被形成的對開體3a及3b的對面部彼此相對時,使被設置在對開體3a及3b的一方的突起311、與被設置在另一方的承孔312嵌合而可予以組合。
又,對開體3a及3b,是分別具備有:開口部4a及4b;以及舌片5a及5b。舌片5a及5b,是分別與開口部4a及4b的下部連結,並且,被配設在開口部4a內及開口部4b內。
舌片5(5a及5b)是如圖4及圖5所示,具有下部彎曲的形狀(L字形狀),分別具備有:夾持部6a及6b;以及按壓板部7(7a及7b)。而且,舌片5a及5b,是以朝愈向軟管容器2的口部23側愈寬的方式對向而設。
又,如圖4及圖5所示,具有舌片5(5a、5b)的彎曲部分形成夾持部6(6a、6b)。對開體3a及3b藉由卡止被組合,藉此,作為彎曲部分的夾持部6a及6b從兩側夾住軟管容器2的被作成平面狀的一端側22而固定。又,如圖5及圖12所示,在夾持部6a及6b更進一步分別形成有4個由突起狀的肋構成的固定部61,而可更穩定地固定軟管容器2。又,在對開體3a及3b的內側的下部,分別形成有4個由突起狀的肋構成的固定部62。在與軟管容器2接觸的內面,設有固定軟管容器2的固定部61及62,並以夾住軟管容器2的平面部側22周邊而予以固定。
按壓板部7a及7b分別從夾持部6a及6b朝向軟管容器2的口部23側延設,並以夾持部6a及6b為支點設置呈外伸狀。而且,按壓板部7a與按壓板部7b是被形成V字狀,而使按壓板部7a與按壓板部7b的間隔從軟管容器2的平面部22側愈朝向口部23側愈寬。又,按壓板部7a及7b的寬幅,是形成到前端部隨著開口部4a及4b的形狀變細。又,按壓板部7a及7b的厚度被設成是從按壓板部的中心部到前端部慢慢變厚,並且按壓板部7a及按壓板部7b,是形成分別與軟管容器本體21的一面側及另一面側接觸,而被配設成可均勻按壓軟管容器本體21的一面側及另一面側的各自的整體的面。
又,按壓板部7(7a、7b),是夾持部6(6a、6b)成為支點而形成可動,按壓按壓板部7a與按壓板部7b,軟管容器2的一面側及另一側因按壓板部7a與按壓板部7b而受到壓力,並由具備口部23的吐出口(未圖式)吐出軟管容器2的內容物。
對開體3a及3b的上部呈半環狀(11a及11b)被形成。卡止對開體3a及3b,在外裝容器1的上部形成有保持軟管容器2的肩部24(軟管容器本體21的口部23側)的環狀的保持部11。保持部11,是從兩側夾住半環狀(11a及11b)的軟管容器2的肩部24的方式,保持軟管容器2。
又,本實施例的外裝容器1,是如圖4及圖5所示,其底部12呈基座狀被形成,且形成有底面(底部的底端面)。又,在該底面,是如圖5及圖9所示,設有凹狀的凹陷部13,在該凹狀的凹陷部13插入硬幣等,藉此可容易將外裝容器1予以解體。再者,在外裝容器1的底部,是如圖2等所示,由凹狀的凹處所形成的手指碰觸部34,被形成在各對開體3a及3b。
軟管容器2是鋁軟管容器。又,軟管容器2具備有:管嘴(例示作為本發明的蓋構件)8及帽蓋9,在口部23形成有公螺紋。在管嘴8形成有與口部23的公螺紋對應的母螺紋,管嘴8是與具有吐出口的口部23螺合。又,帽蓋9是可自由裝卸地與管嘴8卡合,並維持軟管容器內的密閉性。
又,被收容在軟管容器2內的收容物,為膠狀的瞬間接著劑,其內容量是4g。 實施例2
本實施例2的外裝容器1,是如圖17~19所示,除了實施例1中的外裝容器1的形狀,更進一步具備有扣止部32及33;以及輔助夾持部63。扣止部32及33,是被形成在與保持部11中的軟管容器2接觸的部分。作為扣止部32形成有三角錐狀的肋。又,作為扣止部33,是沿著保持部11的環形狀,形成有彎曲的角棒狀的肋。藉由扣止部32及33,以咬住軟管容器2的肩的方式按住軟管容器2而予以固定,可防止軟管容器2自外裝容器1脫落。
又,輔助夾持部63,是被形成在與夾持部6中的軟管容器2接觸的部分。輔助夾持部63,是形成有棒狀的肋,而連結被形成在夾持部6的4個固定部61之中的中心部的兩個固定部61,輔助軟管容器2的平面部22側周邊的夾持。 實施例3
本實施例3的外裝容器1,是如圖20所示,除了實施例1中的外裝容器1的形狀之外,進一步在底部12的底端面具備有形成碟狀(半球狀)的4個突起部14。 實施例4
本實施例4的外裝容器1,是除了與實施例1的外裝容器1略同樣的構成之外,如圖21~圖24所示,在突起311形成有前頭裂開形狀的溝槽313,並且,在承孔312設有楔形物314。而且,將突起311與承孔312予以嵌合時,藉由形成有溝槽313使突起311變形,使得往突起311的承孔312的插入變的容易。又,嵌合後,楔形物314進入溝槽313而形成撐開突起311的狀態,使嵌合更為確實。 實施例5
本實施例5的外裝容器1,是除了與實施例1的外裝容器1略同樣的構成之外,如圖25~圖26所示,在對開體3a及3b設有周壁部35。周壁部35被設在與軟管容器2的口部23對應之側的端部,而形成沿著口部23的延伸的方向立起。而且,周壁部35是管嘴8與口部23螺結時,如圖28及圖29所示,在管嘴8從外周側覆蓋的形態下形成與管嘴8嵌合,而形成可保持組合對開體3a及對開體3b的狀態。又,該周壁部35是如圖26所示,設置成從上方按住軟管容器2的肩部24,而形成可防止軟管容器2從外裝容器1脫落。
又,在周壁部35的外周面設有:沿著周向被形成的溝部36;以及朝寬幅方向以跨接溝部36而被形成的肋37。又,在本實施例5的管嘴8的內周面,設有以朝內側方向突出的方式被形成的蓋側突起81。蓋側突起81,是如圖24及圖25所示,沿著內周面的周向在全周以等間隔複數配設。而且,當管嘴8與口部23螺結時,如圖26及圖27所示,溝部36是設成嵌入各蓋側突起81,肋37是如圖26及圖28所示,設置成位在蓋側突起81之間。
此外,如圖26~圖28所示,本實施例中,在軟管容器2的口部23,設有在螺合有管嘴8之前的狀態,封住軟管容器2的內容物用的封止膜231,藉此,軟管容器2成為密封狀態。而且,藉由將管嘴8螺合在口部23,藉由管嘴8的連接部82弄破封止膜231,將軟管容器2予以開封。因此,使用者將管嘴8螺結在口部23時,隨著螺合感覺到蓋側突起81越過肋37的感覺,並且藉由察覺到蓋側突起81嵌入溝部36的感覺,而可以知道軟管容器2被開封,成為可使用的狀態。 (2)殘量評價試驗
在實施例1的外裝容器1保持有軟管容器2的狀態下,使用藉由按壓板部7的按壓擠出到接著劑可吐出為止。之後,從外裝容器1取出軟管容器2,計算殘留在軟管容器2內的接著劑的殘量,並算出下述所示的殘量率。
殘量率(%)=(使用後的軟管容器內的接著劑殘量(g)/軟管容器內的接著劑殘量(g))×100
根據上述,以下述的基準從所獲得的殘量率針對殘量評價進行判定,在表1顯示其結果。
○:殘量率不足30質量%。
×:殘量率在30質量%以上、不足50質量%。
××:殘量率在50質量%以上。 比較例1
使用相當於上述專利文獻3記載的容器的容器,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上述的殘量評價試驗,將其結果一併記載在表1。 比較例2
使用近似上述專利文獻4記載的容器的容器(特開2003-20078號公報),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上述的殘量評價試驗,將其結果一併記載在表1。
(3)軟管容器用支座 實施例6
本實施例的軟管容器用支座,是由實施例1記載的外裝容器1構成,且如圖1~圖4所示,以在內部包圍軟管容器本體21的外側的方式予以保持。又,藉由夾持部6及環狀的保持部11固定軟管容器2。
又,本實施例的軟管容器用支座,是將其底部12形成基座狀,且藉由底邊(底部的底端面)形成平面,可容易立起放置。 (4)實施例的效果
根據以上,依據本實施例的外裝容器1,具備有由彎曲形狀構成的舌片5(5a、5b),且具有:由彎曲部構成的夾持部6(6a、6b)、以及以夾持部6(6a、6b)為支點延設的按壓板部7(7a、7b)。因此,軟管容器2的下部(平面部22側),是夾持部從兩側接觸夾住而予以固定,又,軟管容器2的上部(口部23側),由於是藉由環狀的保持部11從兩側夾住軟管容器2的肩部的方式而被固定,所以軟管容器2穩定地被固定在外裝容器1內,安裝性及操作性優。
又,舌片5(5a、5b),是被配設在開口部4(4a、4b)的大致全面,且具有以夾持部6(6a、6b)為支點,被形成的按壓板部7(7a、7b)。因此,按壓板部7(7a、7b),是以夾持部6為支點而可動,並且可按壓軟管容器本體21的一面側及另一面側的大致全面,而可達成由吐出口有效率地吐出軟管容器2的內容物,軟管容器內的內容物的擠剩的抑制優,且內容物殘留不易的效果。
又,按壓板部7a及7b,是從各自的中心部到前端部設計成慢慢變厚,藉此,可均勻按壓軟管容器本體21的一面側及另一面側的各自的整體面,且即使軟管容器本體21因按壓等而成為變形的狀態,也可有效率地擠出軟管容器2的內容物。
又,外裝容器1的底部12被形成基座狀,且底部12的底面被形成平面,藉此,外裝容器1可自立並穩定地立起放置。藉此,可有效防止內容物對塗布物以外的附著。尤其,內容物為瞬間接著劑等的時候,可有效防止附著到作業台等的非接著物,且作業性及保管性優。
又,在底部12設有凹處狀等的手指碰觸部34,藉此,按壓按壓板部7(7a、7b)之際,來自按壓板部7(7a、7b)的下部方向的按壓更為可能,可從軟管容器本體21的平面狀的平面部22側更有效率地施加壓力,且內容物的擠剩的抑制更優。
又,由表1的結果,在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外裝容器1,殘留在軟管容器本體21內的接著劑的殘量率是小於30質量%。另一方面,在比較例1,接著劑的殘量率是45質量%,而在比較例2是55質量%,皆為軟管容器內的內容物的殘留量較多。由此可知,實施例1的本發明所為的外裝容器1,可達成被保持在內部的軟管容器2內的內容物的擠剩的抑制優,內容物的殘留不易的效果。
實施例2中的外裝容器1,是在保持部11形成有:由三角錐狀的肋構成的扣止部32及由彎曲的角棒狀的肋構成的扣止部33,且由棒狀的肋構成的輔助夾持部63被形成在夾持部6。藉此,可牢固地固定被內裝的軟管容器2,並可由效率地防止軟管容器2從外裝容器1脫落的情形。
又,實施例3中的外裝容器1,是在底部12的底端面具備有被形成碟狀的4個突起部14。藉此,立起外裝容器1使用時,可穩定地立起使用,並有效防止所謂的搖晃。
尤其,本實施例3所示的外裝容器1,由於可穩定地立起使用,所以作為軟管容器支座可適合使用。
實施例4的外裝容器1,是在成對的對開體3a及3b的一方設有呈凸狀被形成的突起311,在另一方設有被形成可與突起311嵌合的凹狀的承孔312。而且,外裝容器1,是藉由嵌合被設在成對的對開體3a及3b的一方的突起311、與被設在另一方的承孔312,而將對開體3a及3b予以組合而成。又,在突起311,形成有前頭裂開形狀的溝槽313,在承孔312內設有當突起311與承孔312嵌合時,進入到溝槽內的楔314。藉由這樣的構成,突起311與承孔312嵌合,藉此可確實組合對開體3a及3b。又,藉由溝槽313與楔314,可使突起311與承孔312的嵌合成為更確實者。
實施例5的外裝容器1,,是在與對開體3a及3b的軟管容器2的口部23對應之側的端部,設有以沿著口部23的延伸的方向立起而被形成的周壁部35,周壁部35是當管嘴8與口部23螺結時,以從外周側包覆管嘴8的形態,形成與管嘴8嵌合。藉此,可提昇對開體3a及3b彼此的結合。
又,在實施例5,在管嘴8的內周面設有朝管嘴8的內側方向突出的方式被形成的蓋側突起81,蓋側突起81是沿著內周面的周向複數配設。又,在周壁部35的外周面設有:沿著周向被形成的溝部36;以及朝寬幅方向跨接溝部36而被形成的肋37。而且,溝部36是被設成,當管嘴8與口部23螺結時,嵌入蓋側突起81。又,肋37是被設置成當管嘴8與口部23螺結時,位在蓋側突起81之間。如此,蓋側突起81嵌入溝部36,可使管嘴8與周壁部35的結合成為更確實者。又,藉由設置有蓋側突起81與肋37,將管嘴8予以螺結之際,蓋側突起81與肋37干涉可獲得旋轉的感覺。藉此,可辨識管嘴8確實螺結。再者,螺結完了時,藉由肋37位在蓋側突起81之間,可防止管嘴8鬆弛。
前述的例子只是單純以說明作為目的者,並不能解釋是限定本發明者。雖舉典型的實施形態的例子說明本發明,可是在本發明的記述及圖示中所使用的文句,並不是限定的文句而應理解為說明及例示者。如於此的詳述,在其形態不會跳脫本發明的範圍或精神,可在添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內進行變更。於此,雖參照本發明的詳述的特定的構造、材料及實施例,可是這裡所示揭示事項並沒有限定的意圖,而只汲於本發明所添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內與功能性同等的構造、方法、使用的全部。
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所詳述的實施形態,可在本發明的請求項所示的範圍內進行各種的變形或變更。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外裝容器,是可作為:接著劑、硬化劑、塗布劑、擦鞋油、蠟等的化學合成品;山葵、生薑、芥末、蒜、巧克力等的食用品;牙膏、化妝品、染髮等的日用品;軟膏等的醫藥品;顏料等的軟管容器的外裝容器廣泛被利用。尤其,適合作為糊狀或膠狀的接著劑的外裝容器被利用。
1‧‧‧外裝容器
11(11a、11b)‧‧‧保持部
12‧‧‧底部
13‧‧‧凹陷部
14‧‧‧突起部
2‧‧‧軟管容器
21‧‧‧軟管容器本體
22‧‧‧軟管容器的平面部
23‧‧‧軟管容器的口部
231‧‧‧封止膜
24‧‧‧軟管容器的肩部
3(3a、3b)‧‧‧對開體
31‧‧‧卡止部
311‧‧‧突起
312‧‧‧承孔
313‧‧‧溝槽
314‧‧‧楔形物
32,33‧‧‧扣止部
34‧‧‧手指碰觸部
35‧‧‧周壁部
36‧‧‧溝部
37‧‧‧肋
3a‧‧‧對開體
3b‧‧‧對開體
4(4a、4b)‧‧‧開口部
5(5a、5b)‧‧‧舌片
6(6a、6b)‧‧‧夾持部
61、62‧‧‧固定部
63‧‧‧輔助夾持部
7(7a、7b)‧‧‧按壓板部
8‧‧‧管嘴
81‧‧‧蓋側突起
82‧‧‧連接部
9‧‧‧帽蓋
CL‧‧‧中心線
針對本發明,雖舉本發明所為的典型上的實施形態的非限定的例子,一面並參照所提及的複數個圖面,一面以以下的詳細的記述更詳細地進行說明,可是同樣的參照符號,透過圖面的一些圖表示同樣的零件。
[圖1]保持具備管嘴及帽蓋的軟管容器的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前視圖。
[圖2]保持具備管嘴及帽蓋的軟管容器的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立體圖。
[圖3]保持具備管嘴及帽蓋的軟管容器的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4]為圖1中的保持具備管嘴及帽蓋的軟管容器的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A-A線部分剖面。
[圖5]為圖4中的B部分的放大圖。
[圖6]為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前視圖。
[圖7]為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側視圖。
[圖8]為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俯視圖。
[圖9]為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仰視圖。
[圖10]為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立體圖。
[圖11]實施例中的一方的對開體的側視圖。
[圖12]顯示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內壁面的一方的對開體的背面圖。
[圖13]實施例中的一方的對開體的俯視圖。
[圖14]實施例中的一方的對開體的仰視圖。
[圖15]實施例中的一方的對開體的立體圖。
[圖16]為保持具備管嘴及帽蓋的軟管容器的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側視圖。
[圖17]為顯示其他的實施例中的一方的對開體的內壁面的立體圖。
[圖18]為圖17中的C部分的放大圖。
[圖19]為圖17中的D部分的放大圖。
[圖20]為其他的為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底部的放大立體圖。
[圖21]為其他的實施例的一方的對開體的部分放大立體圖。
[圖22]為其他的實施例的一方的對開體的部分放大立體圖。
[圖23]說明其他的為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作用用的說明圖。
[圖24]說明其他的為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作用用的說明圖。
[圖25]其他的為實施例的外裝容器的部分放大立體圖。
[圖26]表示其他的實施例中,具備管嘴及帽蓋的軟管容器,以及保持其軟管容器的狀態的外裝容器,且是在軟管容器安裝管嘴之前的狀態的部分放大一側縱剖面圖。
[圖27]表示其他的實施例中,具備管嘴及帽蓋的軟管容器,以及保持其軟管容器的狀態的外裝容器,且是在軟管容器安裝管嘴之前的狀態的部分放大一部縱剖面圖。
[圖28]表示其他的實施例中,具備管嘴及帽蓋的軟管容器,以及保持其軟管容器的狀態的外裝容器,且是在軟管容器安裝管嘴的狀態的部分放大一側縱剖面圖。
[圖29]為圖28中的E部分的放大圖。
[圖30]為圖28中的F-F線部分剖面。
1‧‧‧外裝容器
2‧‧‧軟管容器
4‧‧‧開口部
5‧‧‧舌片
7‧‧‧按壓板部
8‧‧‧管嘴
9‧‧‧帽蓋
12‧‧‧底部
权利要求:
Claims (11)
[1] 一種外裝容器,係被配置成包圍著收納設有平面部與口部的軟管容器的內容物的軟管容器本體的外側之外裝容器,其特徵為:該外裝容器是組合一對的對開體而成,前述各對開體係具備有:開口部;以及與該開口部的下部連結,且被配設在該開口部內,可按壓前述軟管容器本體的舌片,前述舌片係具有:從兩側夾住前述軟管容器的前述平面部側而予以固定的夾持部;以及從前述軟管容器的前述平面部側以愈朝向前述口部側愈寬的方式對向而設的按壓板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前述按壓板部從前述夾持部朝向前述軟管容器的前述口部側延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該外裝容器具有保持前述軟管容器的前述口部側的環狀的保持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在該外裝容器的底部設有由凹狀的凹處構成的手指碰觸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在前述一對的對開體的一方設有呈凸狀被形成的突起,在前述一對的對開體的另一方,設有形成可與前述突起嵌合的凹狀的承孔,前述一對的對開體,是使前述突起與前述承孔嵌合而予以組合,在前述突起形成有前頭裂開形狀的溝槽,在前述承孔內設有當前述突起與前述承孔嵌合時,進入前述溝槽內的楔形物。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中任一項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前述軟管容器,係在前述口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紋,並且具備有與前述口部螺結的蓋構件,在與前述對開體的前述口部對應之側的端部,設有沿著前述口部延伸的方向以立起的方式被形成的周壁部,前述周壁部,是當前述蓋構件與前述口部螺結時,以從外周側覆蓋前述蓋構件的形態與前述蓋構件嵌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在前述蓋構件的內周面設有朝前述蓋構件的內側方向突出的方式被形成的蓋側突起,前述蓋側突起是沿著前述內周面的周向複數配設,在前述周壁部的外周面設有:沿著周向被形成的溝部、與朝寬幅方向跨接前述溝部而被形成的肋,前述溝部,是被設置成當前述蓋構件與前述口部螺結時,前述複數個蓋側突起分別嵌入,前述肋是被設成當前述蓋構件與前述口部螺結時,位在前述複數個蓋側突起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中任一項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該外裝容器具備有底面而得以自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中任一項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前述內容物的形態為液狀、糊狀或膠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記載的外裝容器,其中,前述內容物為接著劑。
[11] 一種軟管容器用支座,其特徵為使用上述8記載的外裝容器。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31512B|2016-05-01|Spare parts for exterior containers and hose containers
JP2018509257A|2018-04-05|コンパクトタイプの化粧品容器
JP3734497B2|2006-01-11|流動性物質用のパッケージ
KR20090018820A|2009-02-23|액체 또는 반고체 재료용 전달 장치
JPH11505745A|1999-05-25|可撓性パウチと反復使用可能な取り出し用デバイス
JP5646926B2|2014-12-24|液状化粧料容器
KR20090010180A|2009-01-29|도포 구 및 도포물질 용기
US20160198833A1|2016-07-14|Device for preventing evaporation of cosmetic contents in cosmetic refill case
JP2013056711A5|2013-05-09|
JP6585061B2|2019-10-02|スリットストッパを備える、流体を分注し保護するための装置
KR101512442B1|2015-04-16|연질 브러시가 구비된 튜브형 화장품 용기
KR101237448B1|2013-02-28|연질 브러시를 갖는 튜브형 액상 화장품 용기
US20040173558A1|2004-09-09|Bottles for flowable adhesive
WO2016125784A1|2016-08-11|高粘度物用積層剥離容器
KR200491060Y1|2020-02-13|튜브형 용기
JP6650321B2|2020-02-19|薬剤容器
US9943157B1|2018-04-17|Swab applicator with dispensing passage
KR20080035681A|2008-04-23|액상 및/또는 점성 물질의 저장 및 도포를 위한 장치
JP2013244347A|2013-12-09|レフィル容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レフィル容器製品、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二重容器製品。
JPH11147548A|1999-06-02|2剤式チューブ容器
WO2012161111A1|2012-11-29|塗布容器
JP2013139273A|2013-07-18|チューブ容器
KR20200127321A|2020-11-11|숄더부 일체형 플립톱 캡을 구비하는 블리스터 포장용기
JP3193211U|2014-09-25|蓋体の構造
JPH078242U|1995-02-03|二重容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JP5625185B2|2014-11-19|
TWI531512B|2016-05-01|
JP2013056711A|2013-03-28|
JP5212579B1|2013-06-19|
JPWO2012164779A1|2014-07-31|
WO2012164779A1|2012-12-06|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1876489A||1932-09-06||Tttbe holder and dispenses |
JPS4519152Y1|1966-04-09|1970-08-04|||
JPS4989142U|1972-11-17|1974-08-02|||
JPS54157141U|1978-04-21|1979-11-01|||
JP2001106262A|1999-10-05|2001-04-17|Kyoraku Co Ltd|押出し容器|
JP2003226374A|2002-01-31|2003-08-12|Taoka Chem Co Ltd|接着剤用複合容器|
WO2007032309A1|2005-09-12|2007-03-22|Toyo Seikan Kaisha, Ltd.|燃料電池用燃料補給容器、燃料補給方法、及び燃料補給容器用ホルダー|
DE102007037769A1|2007-08-10|2009-02-12|Heinz Hartmann|Tubenausdrückeinrichtung|
JP4898997B2|2008-10-14|2012-03-21|康宏 山登|台蓋付き絞出し容器|
WO2011153462A2|2010-06-04|2011-12-08|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Device for dispensing material from a deformable tube|JP2015123978A|2013-12-26|2015-07-06|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外ケースを備えたポンプ付きチューブ容器|
FR3031089B1|2014-12-31|2017-08-18|Karine Courtin|Enveloppe rigide pour tube compressible|
USD843193S1|2017-08-04|2019-03-19|Ethicon, Inc.|Container support frame|
US10219793B2|2017-08-04|2019-03-05|Ethicon, Inc.|Delivery systems for flowable substances stored in squeezable containers|
USD886192S1|2018-12-14|2020-06-02|The Gorilla Glue Company Llc|Dispenser for adhesive|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125771||2011-06-03||
[返回顶部]